【资料图】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少人养成了一种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如整个的馒头吃不完就随手扔进潲水桶,整袋整包的糕点副食随便丢进垃圾堆,成堆的衣服闲置在衣帽间当摆设,才穿几次的旅游鞋就成了淘汰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惊人的浪费现象屡见不鲜。
上述浪费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是部分国人思想上存在误区,对勤俭节约认识模糊,以致颠倒了是非荣辱观念,淡化了勤俭意识,因而有必要正本清源,切实从思想上为勤俭节约根除阻力、扫清障碍。
破除“时过境迁”论,让勤俭美德与时俱进。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现在国家强了、人民富了,那种贫穷落后的年代一去不返,无需继续勤俭节约,省吃俭用。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确实告别了贫困,步入了小康,但勤俭节约永远不能过时。常言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勤俭节约的精神堤坝“决口”,就有可能一发而不可收拾,其危害不可估量。
破除“抠门寒酸”论,让勤俭光荣入脑入心。也有人认为过于节俭是“抠门”、是“寒酸”、是“小气”,只有出手大方才是“豪爽”、才是“潇洒”,这种认识有失偏颇。对于是否“豪爽”“潇洒”,不在于花钱多少,而在于花得是否值当。“抠门”不是小气,而是一种勤俭美德;节约不是“寒酸”,而是一种光荣传统。对此,我们切不能颠倒正误、混淆是非,误将节俭当“抠门”,错把挥霍当“潇洒”。
破除“微不足道”论,让勤俭之风世代传承。我国是一个十四亿多人口的泱泱大国,如果每人浪费一粒米、一分钱、一张纸、一度电,日积月累、积少成多,那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有道是积沙成塔,因而在勤俭节约的问题上,我们应该精打细算,防微杜渐,并教育子孙后代持之以恒,才能让勤俭之风世代传承、发扬光大。(文/徐干生)
(责编:汪泽滋)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