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外汇 > 正文

潮评丨全国生态日话“生态安全”

2023-08-16 10:25:03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金佩华 贾卫列

风景秀美的安吉余村

今天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活动开幕式,传达习近平重要指示并讲话。


(资料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美丽中国建设进展迅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巨大成绩,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提升,碳达峰碳中和持续推进,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提高。

众所周知,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安全。人类及其生态环境的要素和系统功能始终能维持在永久维系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一种安全状态,是经济和社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如果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出现宇宙辐射、阳光、土壤、水、空气、植被等参数中任何一个或多个参数的变动导致的“要素不安全”,就会造成区域性乃至全局性的影响,如果出现人类及动植物生长适宜度、地球表层的物质循环状态等有序及紊乱程度等参数的变动导致“功能不安全”,则会严重影响局域性或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功能性指标,生态不安全也是人类生态系统不断从要素不安全向功能不安全的演化过程。生态安全的要素不安全往往具有局域性,生态安全的功能不安全往往具有整体性,甚至具有全球性。

按地质年代划分,人类目前处在“显生宙/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时代,全新世始于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结束后。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在经历1万多年的“全新世”后,人类活动已经对地球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改变,地球步入“人类世”时代。国际人类世工作组推荐人类世开始于20世纪中期,人类活动在未来可能对地球造成更大程度的影响。工业现代化带来了经济全球化,20世纪末以来人类活动的影响首次超过自然界演化的影响,进而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资源危机、生态危机和环境危机。我们必须建立起一个不断完善的生态安全机制,对维护地球这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负起应有的责任。

近年来,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生态安全问题莫过于生物安全、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以及地震等。生态不安全的出现,既有地球表层演化的自然因素,也有人类经济活动带来的非自然因素,有的则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叠加发生作用的结果。极端天气在全球各地屡屡出现,热浪、干旱、冰雹、超级风暴、强风、洪水等气候灾害频繁降临人类生活的聚集地区,野火在很多地方肆虐,严重威胁生态系统的稳定,内涝、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带来了巨大生命和经济损失。在我国,近期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席卷沿海地区。进入6月后,我国多次出现区域性高温,区域性极端高温和区域性极端强降雨更是在7月交替出现。北京遭遇了140年未见的大暴雨袭击,海河流域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东北多地出现强降雨和超警洪水,一时大片国土“江河横溢”。进入8月,全球发生了近20起地震,我国的山东平原县、新疆伽师县和沙雅县、青海唐古拉地区、新疆阿克陶县、四川梓潼县和威远县、云南曲靖市沾益区均出现不同震级的地震。基础设施损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未来常态化极端天气等生态不安全现象的持续发生,概率会越来越大。

不同层次的生态安全问题,需要不同层次的解决框架,低层次、小范围制度建设只能应对局部问题,全球问题的应对需要全球性的制度建设。一方面我们对来自宇宙、地球表层演化的自然因素带来生态“要素不安全”要有科学理论和技术应对的充分准备,另一方面我们当前更要重视人类活动影响超过自然界演化影响带来的生态“功能不安全”。

对我国来说,面对国土生态安全、健康生态安全、城市生态安全、人口生态安全、贫困生态安全、经济建设活动引发生态安全等的区域性生态安全,首先,要在全社会树立起大生态安全观,明确生态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是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政治安全等其他安全的基础和载体;其次,不断整合和完善生态安全规划,尤其在人口密集地区和重大项目的选址上遵循生态安全原理和规律,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科学规划、严格执行;再次,建立日趋完善和与时俱进的生态安全问题应对机制,构建生态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和强有力的生态安全协调机构,避免出现生态灾难时以邻为壑、“政治正确”、环境成本外部化带来的次生灾难;最后,在全社会普及生态安全的基本知识,有效提高公众应对生态灾难的能力。

从全球范围看,气候变化是生态安全的最大问题和当前国际政治的最大命题。中国作为全球气候行动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在关注自身生态安全的同时,也要与国际社会一起高度重视全球性生态安全问题,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要利用生态安全这个关节点,在联合国框架下打破各国各自为政的治理格局,推动生态治理全球一体化结构的形成,在共同应对全球性生态安全的挑战中彰显新时代的大国担当。

当前,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如果说发生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开启了现代化征程”,那么兴起于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之生态复兴,揭开了世界图景重构、生存理念转变、发展模式再造的序幕。倘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仅看作打造一个“温适、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工作和生活环境,那就不利于人类长期可持续发展。因为人类如何存续到生态期末是大智慧,如何跨越下一个大冰川期则是更超越的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如何进化才能避免毁灭的命运,则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最终所要解决的超级问题。建立全球生态文明的目的就是要使人类的生存不仅要持续到这轮生态期末,其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如何超越下一个大冰期,避免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的集群灭绝。生态文明作为地球文明的一个发展阶段,为最终使星球文明向星际文明过渡奠定物质和精神的基础。

(作者:金佩华,湖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湖州师范学院“两山”理念研究院院长,研究员;贾卫列,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布达佩斯长期可持续发展中心研究员,湖州师范学院“两山”理念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相关阅读

大家爱看

省广集团:公司控股股东在国企改革范围 省广集团:公司控股股东在国企改革范围

省广集团00240008月14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了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投资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