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举办了2023年“广东医生”系列主题活动暨“广东省医疗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仪式,表彰了广东省医疗系统先进集体40个,先进个人80名。其中,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常务副院长黄绍刚教授荣获2023年“广东省医疗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行医数十年,黄绍刚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在患者中有良好声誉,在全国推广内镜技术应用,为中医消化内镜推广作出重大贡献。
(资料图片)
重科研:实现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突破
在医学科学研究过程中,黄绍刚特别注重务实创新,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科学的方法为手段解决困扰临床的问题。
他在行业内首创IBS心肝脾“血三脏”发病理论和UC“湿毒”微环境发病理论,取得行内广泛共识。牵头制订行业4项专家诊疗共识和指南,获得发明专利3项。
黄绍刚科研团队主持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国家中医药创新人才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循证能力项目等20余项高级别项目,他本人是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骨干和消化方向负责人,累计获得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他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更是实现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的突破,极大地鼓舞了全院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
在刚公布的2023年国家自然榜单中,其团队又喜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再次实现了医院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零”的突破,也标志着该院在自主培养国家级青年科技高端人才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黄绍刚积极推动和参与搭建高水平科研公共平台,推动医院中心实验室建设,省部共建中医湿证重点实验室分中心建设;助力医院获批全省首批、东莞市唯一的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推动东莞市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项目落地实施,涵盖了中药制剂中心、市中医药公共实验室等全市多个中医药研究项目的规划及建设,并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及澳门科技大学建立合作,借力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科研人才平台,全面提升医院的科研发展动力。
在人才引进方面,黄绍刚参与引进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院士科研团队,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参与引进5名国医大师,建立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引进了2名岐黄学者和10个国家区域诊疗中心高层次医疗团队,推动了临床和科研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在医学教育方面,他推动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成功建设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推动医院教学工作取得了质的飞跃。
做实事:推动东莞脾胃病科学术与临床发展
黄绍刚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广东省重点学科——脾胃病科的学科带头人,承担起医院脾胃病科学术与临床发展的重任。
他有着多年的高水平医院专科建设理念,始终坚持“门诊为哨所、内镜为主战场、病房是大本营”和“医疗质量和安全是根本,学术研究是推进器,文化是引领”两个三位一体的发展策略,持续推动脾胃病科迈上更高台阶。
他统筹推进医院分院内十二科(脾胃病科)开科和分院内镜中心高标准建设,为进一步推动专科发展,坚持每周到总院内四科(脾胃病科)、分院内十二科(脾胃病科)进行查房和出诊,同时带领团队完成了很多高难度手术。
“来到了东莞,就希望能为东莞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尽我所能为东莞创造更多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黄绍刚说。
作为博士生导师,他已经培养了博士15名、硕士30余名,博士后5名,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学生们刻苦钻研,积极进取,投身于中医药临床和研究事业。2021年,他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招收了首批博士研究生,并在他的指导下承担着医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共建中医重点实验室课题任务等重要科研任务。
在对自己的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黄绍刚也严格要求科室和医院的青年医生和科研人员,督促和鼓励他们继续深造,考取更高层次的学历,争取机会外出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提升专科技能,为高水平医院建设构建专科人才梯队。
积极抗疫:曾任市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组组长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黄绍刚则是一名抗疫先锋,多次主动请缨,冲锋在前。
2020-2022年期间,他多次担任带队领导,带领医务人员到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指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承接10次大规模核酸筛查外派支援任务,带领1082人次参与核酸采样工作,共采样35万余人次。2021年12月,他担任东莞市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组组长,带领首发队伍驻守东莞市大朗镇疫情防控重点区域,奔赴一线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工作,历时26天,完满完成检测任务,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
他与专家组成员共同制定了东莞市新冠肺炎中医治未病指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牢牢抓住病因病机、症候演变规律,采取新冠患者“一人一方”“一人一策”的治疗办法,疗效显著,有效缓解患者病情的发展。2022年11月18日,东莞市政府决定建设东莞市长安镇上沙方舱项目,黄绍刚临危受命,率队在10天内,建成了可容纳3500人的方舱医院,并制定了一套《上沙方舱医院管理制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方舱医院信息化系统,圆满地完成了筹建工作。
采写:南都记者 黄芳芳 图文来源:东莞市中医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