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刘芳 通讯员 吴清清
加强学做融合,聚焦民生诉求。光明区马田街道以党建引领“红色小分格”为主线,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民生诉求服务网铺更广、织更密、效率更高。
截至8月9日,马田街道民生诉求共受理7932宗,已办结7820宗,办结率98.5%。
(相关资料图)
设立站点说民声 群众说事有途径
“您放心,这儿就是听取民声的地方,我们一定会尽全力帮助您解决问题……”今年7月初,在马田街道石围社区“08”分格民生诉求服务岗里,该街道领导和社区书记一边写下接访记录,一边向群众说明。
在马田街道,由街道领导、部门负责人、社区书记、年轻干部组成的班子成员“日接访”已成为一项雷打不动的制度。2022年,马田街道在8个社区的基础上,在全区率先构建了“1+8+80”三级服务体系,并在全街道80个分格都设立了民生诉求服务站与民生诉求服务岗。让群众路过就能反映问题,随时随地听取民声,日常还可以通过宣传栏、宣传册等了解法律知识、社区资讯及日常生活中一些盲区误区。
截至目前,除社区专职人员外,马田街道已下沉119名公务员和966名工作人员到小分格,深入开展民生诉求服务,有效提升基层服务水平。
“月初有个中年男子来我们这反映薪资拖欠且没有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接到他反映的诉求后,我们第一时间予以解决,他不停地感谢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光明区马田街道石家社区书记深有感触地说。有些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劳动合同了解不多,更多地是听信熟人介绍工作,容易出现劳务纠纷。且多数人遇到此类问题都是不了了之,少数会选择走法律途径,但高额律师费、排庭时间长等因素往往都让他们望而却步。现在,马田街道创新“民生+分格”模式,让老百姓下楼就能有地方说、有门儿诉,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架起街道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现如今,前往民生诉求服务站(岗)反映问题已成为马田街道居民群众解决问题的常规做法。仅上半年,马田街道民生诉求调解成功案件7000余件,群众满意度接近100%。
格内化解提效率 基层治理新法子
让民生诉求走进分格的做法,是马田街道探索解决民生诉求突出问题有效途径的一个新路子。
自开办以来,马田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红色小分格”工作模式,将民生诉求摆在首位,推动基层治理关口前移。除班子成员“日接访”外, “四个渠道”排查机制,建立约5000个居民微信群、每日“大扫楼”活动和日常巡查等多渠道倾听群众声音,确保问题不落空; “分级分责”化解机制,将矛盾纠纷分为高、中、低三类风险等级,避免案件升级; “小分格+警格”新模式,融合小分格与警格,打造“两个齐轨并行”新局面,保证矛盾化解在前端。
实际上,马田街道深度融合“民生+分格”诉求模式为民办实事的项目远不止于此。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马田街道领导率队现场督导城中村供用电安全专项整治、燃气安全暨瓶改管点火工作,已完成通气106301户,有效点火率为83.81%;马田街道加快释放优质空间,圆满完成福庄花园72家商铺清租工作;同时多次组织“红色小分格”工作人员走进80个分格,开展关爱老年人、青少年志愿服务、法律知识科普、健康讲座等系列活动,举办活动次数高达上千次,服务群众逾万人次,着力丰富社区文化建设。
一项项民生项目的迅速落地,不仅加快了马田绘就美丽城镇的幸福底色,也让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扑下身子抓落实 务求实效办实事
长期以来,马田街道以全区不到八分之一的面积承载着约四分之一的人口,人口数、企业数、城中村数量均居全区首位,而且外来人口占比大、人口结构复杂、中小企业数量多,导致群众需求多元、社会治理难度大、信访量长期居高不下,信访量最高时占比超全区一半。
“我们要求全体干部都要奔着问题去、迎着难题改、俯下身子听民声,切实提高群众幸福感。”马田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中旬,马田街道围绕民生诉求重点工作,建立了“三会三强化”周期性统筹协调督导和考核制度,对全体干部落实民生诉求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明责加压,转“要我干”变“我要干”,确保工作真正落地。
事实证明,这种沉下心扑下身、深入抓具体的方法很奏效。自推出“民生+分格”模式后,马田街道信访总量明显下降,周信访量与诉求量比值最低曾达到0.01,为全区第一。
审读:汪蓓 田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