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期货 > 正文

曹雪芹的弦外之音有多现代?开过面店的周昆用一部书来解读

2023-08-14 15:25:26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雯


(相关资料图)

周昆是个奇人。

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是在部门的一次周例会上,同事说,他在杭州东山弄开着一家面馆,是一位非常牛的《红楼梦》研究者。

面馆老板研究《红楼梦》?这种扑面而来的反差感让人好奇,毕竟,日常生活中,面馆老板与“红楼梦”这两个词并置的机会不多。

不久,他题为《<红楼梦>人物和艺术课堂》(贵州人民出版社)的新书出炉——四百多页,上下篇,40个主要人物的命运起伏,曹雪芹的弦外之音,娓娓道来。最为特别的是,周昆的解读,让《红楼梦》有了当下的意味:职场、家庭、婚姻、育儿、写作……让人顿觉曹雪芹有穿透时间的伟大。

这个8月,周昆又有了新动作。每个周六,他都会在南宋书房讲《红楼梦》。基于自己的著作,8月2日他讲了林黛玉,8月12日他讲的是薛宝钗。

对大多数人而言,《红楼梦》都不是一部容易读的书。但当周昆在精读百余遍之后,将一个个人物拎起,串联大家庭中的琐细和变故以及曹雪芹笔下的良苦用心。所以,翻读周昆的书,第一感觉往往是“原来如此”,再读《红楼梦》的念头也油然而生。

黛玉也是曹雪芹

周昆的小店传奇,已在坊间流传许久。

一位浙大文学硕士,爱吃美食、爱读《红楼梦》,于是他在杭州闹市开了一家面馆,名叫:刘姥姥十里香牛肉面。一开十余年,2023年,60岁的周昆想趁着还有精力去转转外面的世界,小店转手,但是在小店里发生的事,却被很多人记了下来。

在潮新闻的诸多报道中,周昆直播、做领读人,与小店来客“碰撞”出一些难忘瞬间。

8月5日这天,周昆在南宋书房讲林黛玉,实则是讲述了黛玉与宝玉的爱情,他以黛玉的角度,将二人初见、青梅竹马的相伴、情感初吐、青春觉醒、爱的烦恼、爱的确认,以及恋爱二人、深化、破灭的过程,一一道来。

贾宝玉和林黛玉 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在周昆看来,贾宝玉是曹雪芹,而林黛玉未必不是曹雪芹。比如,黛玉教香菱写诗,其实就是曹雪芹教读者写诗。在黛玉第二次教香菱写诗时,其实讲了两个写作要诀。一是要写出人人心中有的但笔下没有的东西,而且最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二是文字最好是从前人那里演化出来的。所谓老杜的文章,无一字无来历,无一字无着落。“墟里上孤烟”,是由“依依墟里烟”演化而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从庚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演化而来。

周昆说,曹雪芹有意通过黛玉和香菱谈诗告诉大家,以上两条是文章高手的写作秘诀。

因而,跟随周昆读《红楼梦》,除却大家族的陨灭,少年爱情,当时的社会风情,还会读到很多,比如,跟着林黛玉学写诗。

宝钗的浪迹心

谈到薛宝钗,周昆给出的定语是“端庄大气”,他读出了这个乖乖女的浪迹心。

在《红楼梦》第22回,贾母给宝钗过生日。饭后贾母让宝钗点戏,宝钗先点了一折贾母喜欢看的《西游记》,一圈点下来,才点了一出自己喜欢的《鲁智深醉闹五台山》。

宝玉诧异宝钗竟然点了这么一出热闹的戏,宝钗说:“要说这一出热闹,还算你不知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那音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得极妙,你何曾知道!”

宝玉便央宝钗念来听:“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薛宝钗被隐藏的狂野潇洒,不止一处。周昆说,第42回,宝钗曾对黛玉说:“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儿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虽说宝钗经过父母的打骂和管教后变成一个乖乖女,但她心里仍藏着一颗浪迹天涯的心,点戏一幕,便一展她的随性与旷达心情。

薛宝钗 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在周昆眼里,宝钗如果生活在今天,肯定是一个超级学霸,能写会画,情商又极高。与黛玉的感性相比,宝钗是理性、进取的社会人。

王熙凤与杭州

如此解读《红楼梦》,背后是周昆的数十年之功。

在小店店主的身份之外,周昆还曾是杭州出版社编辑部主任,一部《红楼梦》他已经研究了三十多年。

他的解读之所以有新意,则如同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鲁迅研究专家黄健先生为这本书作的序中所言——

他是站在现代人的价值立场,用现代视角、现代话语来进行解读的,特别是针对其文学特性,选取了作品中的十二金钗、四大丫鬟等四十多个主要人物进行原型分析和人名解码,探讨贾府衰败成因,探寻曹雪芹诗词理论的系统化等问题,力图解开蕴含在其中的意义密码。

周昆在书中谈到宝玉上学,其中袭人叮嘱宝玉一段,让周昆很是感慨。袭人说:“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了一辈子,终究怎么样呢?但只一件:只是念书时节想着念书,不念的时节想着家,终别和他们一处顽闹,碰见老爷,不是顽的。虽说奋志要强,那工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这就是我的意思,你可要体谅。”

周昆说,这里面有曹雪芹的超前。今天,很多人因为“剧场效应”给孩子报培训班,孩子累,家长也累,曹雪芹好像知道会发生这样的状况,所以把两百多年发生的类似情节写到小说里,以警示后人。

周昆在南宋书房讲《红楼梦》

如此新颖的看法,《<红楼梦>人物和艺术课堂》处处都是。

谈到《红楼梦》与现实的关系,周昆说,贾家、史家、王家对应现实中江宁织造曹寅家、苏州织造李煦家、杭州织造孙文成家。贾母堂哥的原型是李煦,林黛玉的爸爸林如海的原型也是李煦,有读者会说,哎呀,辈分不对。但周昆认为,小说艺术可以改造嫁接,这根本不是问题。正因如此,小说中的王子腾——这位九省都检点是武将也并不妨碍他的原型是孙文成。这样一来,王子腾的侄女王熙凤就是杭州人。

开过“刘姥姥十里香牛肉面”面馆的周昆,自然对刘姥姥更为高看——她一进大观园是面对困境的突围,二进大观园是知恩图报,三进荣国府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四进荣国府则改变了巧姐的命运。在周昆眼里,刘姥姥是一个生活阿紫低处、精神在高处的有大智慧的民间奶奶。

“我们女孩”

曹雪芹写尽生活在两百多年前的女孩,而周昆透过这些女孩解读出了生活的要义。

可以说,他们都是给“我们女孩”立传的人。

周昆在打理着一个微信公众号,就叫“我们女孩”。《<红楼梦>人物和艺术课堂》写作过程的一些稿件也贴在这里。

可这个公众号的初衷当然与《红楼梦》有关。周昆说,因为《红楼梦》为女孩、女性树碑立传,描绘了众多的女性的女性形象。他受《红楼梦》影响,就想做一个主要为女孩、女性服务的公众号。公众号发出的第一篇文章题为:“读《红楼梦》学人生”,写出了宝黛二人因爱的进与退而产生的烦恼,还有一大批文章,是一群大三女生的手笔,她们的班主任周斌,也就是为《<红楼梦>人物和艺术课堂》写跋的作者向女孩们推荐了这个公众号。

甚至,周昆还搞过为期一年征文比赛,征文的对象是“广大青年,特别是女孩子”,大赛奖金由刘姥姥十里香牛肉面店资助。以个人名义举行征文比赛,除了周昆,大概很难找出第二个。

在“我们女孩”当中,读到一篇周昆在十年前写给女儿成人节的一封信,他告诉女儿,要立志、要健身、要平和、要勤快。而翻开《<红楼梦>人物和艺术课堂》的最后一节,恰恰是红楼梦给予我们的人启示,周昆总结,就是从方方面面抵达最后的“人间值得。”而这些要义,曹雪芹早已洞晓。

周昆在自己所开面店的日常 潮新闻资料图

翻看关于周昆的报道,他曾说:“刘姥姥是一个非常真实、善良的人,她给大家的东西都是真材实料,和我们店的理念相符。”且看他如何做一碗面:浇上新鲜的黄牛肉、牛骨,熬成醇厚的汤头,再点缀圣女果、鸡蛋、牛肉、青菜……他做面也如同解读《红楼梦》,鲜香有烟火气。

看到这里,有点小遗憾,竟然从未去周昆的店里吃一碗牛肉面。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相关阅读

大家爱看

三年后我们为什么仍然爱《乐夏》? 三年后我们为什么仍然爱《乐夏》?

作者|朋朋编辑|范志辉乐队的夏(qiu)天终于来了。8月11日,千呼万唤中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