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近日,苏州科技大学学通社的10余名大学生组成了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江苏苏州、南通、扬州、徐州和贵州铜仁等地的多个社区、乡村开展调研,了解所在家乡就如何打造特色社区和乡村文化、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相关情况。
苏州市姑苏区吴门桥街道四季晶华社区现建有苏州图书馆沧浪分馆,采用了人工和智能结合的方式,方便居民通过电话或官网预约想阅读的书籍;吴中区长桥街道龙城社区开展了“美好夕阳”便民服务和人生故事分享会、“乐在夕阳”为老服务、“守护夕阳”长者探访、“耆乐融融”电影放映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老人的文化生活;郭巷街道戈湾社区创建“红美孝廉”党建品牌,借助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培育孝德之花;高新区通安镇华通花园第一社区通过推出环保微电影《绿地守望者》、创作垃圾分类科普视频等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环保文化,开展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南通市如皋市雪岸镇刘亮村以革命烈士刘亮命名,建有刘亮烈士墓。每年清明,东陈镇雪岸小学会组织三到六年级的学生参加扫墓,并作主题演讲: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村里党群服务中心内还建有图书阅览室,各类红色书籍映入眼帘,充满了文化氛围和气息。
扬州市广陵区汶河街道四望亭社区开展未成年文化教育活动,面向社区的小朋友讲授扬州评话,使其感悟评话的艺术价值;广陵区曲江街道文昌花园社区会举办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社区春晚、周年庆等文化活动,开展“最美文昌人”“文明家庭”等先进个人和集体评选,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徐州市泉山区王陵街道小北门社区致力于“绿色阅读”社区文化建设,鼓励孩子们从小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分发“绿书签”等方式,号召居民抵制盗版书籍,远离不健康书刊,乐享绿色阅读。
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泗渡镇,芦笙节、踩鼓节、蜡染、斗牛以及歌舞表演等一系列苗族的风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村民们自发建造尊老爱幼家风遗训碑,并在长廊、亭子匾额、桥洞等处刻有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为文化传承增添力量。
调研中,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们围绕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引进专业的文化指导人员,与大学、艺术院校合作开展文化活动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团队成员表示,作为大学生,将充分发挥专业所长,通过组织社区文艺演出和作品展览、参与社区文化培训班、宣传社区文化活动等方式,为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为发展社区特色文化、提升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贡献青春力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