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宏观要闻
(1)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草案)》
北京商报援引央视新闻消息报道称,国务院常务会议6月16日审议通过《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草案)》。会议指出,近年来,我国私募投资基金行业发展较快,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创业创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制定专门行政法规,将私募投资基金业务活动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进行监管,有利于更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要针对行业突出问题强化源头管控,划定监管底线,严厉打击以“私募基金”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等非法金融活动。要加强监督管理和发展政策的协同配合,对不同类别私募投资基金特别是创业投资基金实施差异化监管,抓紧出台促进创业投资基金发展的具体政策。
(相关资料图)
(2)香港财政司司长:与人民银行就数字人民币跨境零售支付合作进入第二阶段测试
界面新闻消息,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6月25日在香港特区政府网站发表司长随笔称,过去一年,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业务范畴更广阔、产品更多样化、资金来源更多元,与内地,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更形密切。其中,金融基建及创新方面,香港金管局正研究数码港元的应用;“多种央行数码货币跨境网络”(mBridge) 也已由实验阶段迈进试行阶段;与人民银行就数字人民币跨境零售支付的合作,也进入到第二阶段测试,目标是日后可通过转数快为数字人民币钱包增值。商业数据通去年十月份亦正式开通,已促成了超过3100宗中小企贷款申请和审查,估计涉及的信贷批核总额逾28亿港元。
(3)Swift:5月人民币保持全球第五大最活跃货币
上证报消息,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6月25日发布人民币月度报告和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5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保持全球第五大最活跃货币的位置,占比2.54%。与2023年4月相比,人民币支付金额总体增加了20.38%,同时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总体增加了8.75%。Swift数据还显示,今年5月,在主要货币的支付金额排名中,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分别以42.60%、31.70%、6.47%和3.11%的占比位居前四位。此外,以欧元区以外的国际支付作为统计口径,当月人民币位列第六,占比1.51%。
2、行业扫描
(1)广州首批数字人民币住房公积金贷款发放,97%缴存人多次使用数字人民币办理业务
移动支付网消息,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使用数字人民币发放的首批48万元贷款到账市民丘女士的数字人民币APP钱包,标志着广州住房公积金数字人民币贷款发放应用正式落地。同时,这也意味着广州住房公积金实现了缴存、提取、贷款等主要业务场景数字人民币应用全覆盖。据了解,广州于2022年4月入选第三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名单,随后不断丰富数字人民币在住房公积金领域的应用场景,分别于2022年8月、2023年3月、2023年6月落地缴存、提取、贷款三大主要住房公积金业务场景。
截至目前,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已成功受理数字人民币缴存业务6433笔,缴存金额908.42万元,其中97%的缴存人多次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公积金缴存业务办理;办理数字人民币提取业务729笔,提取金额667.06万元;利用数字人民币即时到账的特点,支持464名缴存人在还款日当天完成补缴避免逾期,帮助164名因银行卡类型、状态等原因托收办理失败的缴存人完成相关业务办理。
(2)首批四单基础设施公募REITs扩募项目平稳上市
证券日报消息,沪深交易所首批四单基础设施公募REITs扩募项目6月16日正式上市,标志着公募REITs扩募机制全面落地。上市首日,4只公募REITs全线飘红,领涨沪深REITs板块。从底层资产来看,中金普洛斯REIT扩募资产为普洛斯青岛前湾港国际物流园、普洛斯江门鹤山物流园和普洛斯(重庆)城市配送物流中心,华安张江光大REIT购入的张润大厦毗邻首发项目张江光大园,博时蛇口产园REIT购入资产为招商局智慧城(光明科技园)科技企业加速器二期项目,红土创新盐田港REIT购入资产为位于盐田港综合保税区内的世纪物流园项目。
有业内人士表示,REITs扩募项目的落地,是进一步推动REITs常态化发行和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合理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当前已上市的公募REITs原始权益人均为特定区域或领域内的行业龙头,扩募落地为后续资产购入提供了可参考的路径,市场的进一步扩容值得期待。
(3)2022年私募股权二级市场交易额超千亿 政府类资金活跃
科创板日报消息,金融科技公司执中联合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上海股权交易中心、财联社等机构发布了《中国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白皮书2023》。《白皮书》显示,过去一年,国内私募股权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各类型的交易包括接续基金、国资份额交易、尾盘接续基金等纷纷涌现。据执中ZERONE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中国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累计发生交易405起,覆盖396只基金,可获知的交易金额累计1021.45亿元。相较于2021年全年668.07亿元的交易额,增长率达到52.90%,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73.25%。
整体看来,2022年政府资金在S交易买卖双方的市场活跃度,较2021年有大幅提升,成为买卖双方市场中交易资金体量最大的主体。政府资金作为卖方的交易金额占比,提升至整体的37.25%,而作为买方的交易金额占比提升至整体的51.86%。此外,金融机构仍保持在第二大交易额的位置。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个人及企业投资者等非机构投资者,仍为较活跃的交易参与方,两类投资者的交易数量占比均较高。
3、公司消息
(1)收购昔日的“消费金融一哥”?抖音集团:传言不实
证券时报消息,近日有传言称字节跳动正在洽谈购买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捷信消金”)的消费金融牌照,这个消息得到相关人士的否认。抖音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e公司表示,该传言不实。捷信的消费金融牌照自2022年以来一直在寻求买方,报价曾高达40亿元,之后随着资产规模和业绩不断下滑而降价,但至今仍然还未觅得买主,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监管也在关注捷信消金能否找到合适的买家,并要求新买主“要处理好捷信消金的内部资产”。报价太高叠加附加要求,导致捷信消金至今出售未完成。此次传闻字节跳动“欲接盘”捷信,原因是字节跳动“放心借”和“抖音月付”的在贷余额规模日益增长,需要拥有一张核心的消费金融牌照。
捷信消金官网显示,作为一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其成立于2010年,致力于为那些无法被传统金融服务所覆盖、尤其是信用记录缺失或很少的群体提供负责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与全国多个知名零售商建立了合作关系,累计服务客户超过8400万。
(2)知名百亿私募酝酿“重大变更”
资事堂消息,过去一年,百亿私募掌门人张弢曾是“话题人物”。他曾是中生代私募基金经理的代表人物,管理规模和长期业绩也曾表现不错。但市场对其真正的动向并不十分明晰,更没有明确答案。而近日,张弢执掌的泓澄投资突然酝酿重大股权变更,而相关申请提交后数日内遭到监管退回,期间所涉及细节引发外界关注。据行业协会备案信息,2023年6月5日泓澄投资提交了重大事项变更申请,主要涉及主体资格证明文件及相关内容变更、出资人变更。而且,这家私募提交相关变更申请后,很快就收到中基协的反馈,最新状态为”退回补正“。
从渠道传来的消息显示,外界目前最关注的是两点:其一、泓澄投资的内部治理结构,会否在此次变更后发生实质性变化?其二、泓澄投资的“核心人物”,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张弢的“角色”是否会在此次变更后发生实质性变化?。
(3)公募基金AI交易员上线 多家头部机构重金揽才
中国基金报消息,ChatGPT掀起的狂潮,正助推国内金融行业积极牵手人工智能(AI)。继私募基金上线AI基金经理之后,公募基金近日也正式推出AI交易员。兴证全球基金日前宣布,旗下AI交易员正式上线,成为首家将AI技术应用于资金交易领域的基金公司。兴业基金也官宣,自研开发“兴小二”AI债券交易机器人,兴业基金也成为在外汇交易中心iDeal平台首家上线智能询价机器人的基金公司。
该报记者了解到,不少资管公司都在积极发力AI应用,除了交易领域,AI也有望运用在智能投研分析、产业链知识图谱、RPA+AI、AI客服等领域。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兴业银行、华泰证券等头部金融机构积极招兵买马,寻找AI领域优秀人才。
4、海外动态
(1)阿根廷人民币使用创纪录
扬子晚报网援引参考消息网等来源报道称,在阿根廷,美元供应的减少正促使各企业接受另一种货币——人民币。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优越地位正被削弱,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报道称,在阿根廷,随着长期规划受到通胀飙升等的挑战,人民币代表着一种快速、短期的解决办法。中国最近允许阿根廷使用180亿美元货币互换额度的一半以上来支持两国之间的贸易。两国自2009年以来一直有着一个双边互换协议。该协议被认为是在阿根廷流动性危机期间加强外汇储备的一种保险政策。报道称,阿根廷海关机构称,已有500多家阿根廷公司要求用人民币为进口产品支付货款,包括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和纺织品制造商,以及石油和矿业公司。
据阿根廷央行称,官员们还批准了相当于29亿美元的人民币进口支付。6月的前10天,阿根廷货币市场的人民币交易总额约为2.85亿美元,是5月份交易量的两倍。
(2)美国财长耶伦:今年可能有更多银行寻求合并
界面新闻援引华尔街日报的消息报道称,美国财长耶伦表示,今年可能会有更多的银行寻求合并,因为更高的利率和近期的银行业动荡增加了银行挽留储户的成本。一些小型银行已经表示,在美联储去年开始迅速加息后,他们正在为储蓄账户支付更多的费用。耶伦说,在3月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倒闭后,这一趋势仍在继续,当时全国各地的中小型银行的储户纷纷转向他们认为不那么脆弱的大型银行。
耶伦说,为存款支付更高的利率正在削弱这些银行的盈利能力,这在下个月银行公布第二财季业绩时可能会变得很明显。她说,她并不预期今年早些时候的动荡局面会重现,但利润下降可能会对股价造成压力,并可能促使一些银行合并。
(3)FDIC意外泄露硅谷银行最大客户的详细信息
上证报援引彭博社消息报道称,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意外地向媒体透露了硅谷银行最大客户的详细信息。该名单显示,硅谷银行最大的储户包括红杉资本等科技巨头。据悉,彭博社通过《信息自由法》获得了这些新文件,FDIC在没有事先编辑一些关键细节的情况下意外地移交了这些文件。据该媒体报道,FDIC要求媒体不要公布这一名单,“因为其中包括机密的商业或财务信息”。尽管如此,获得名单的媒体还是公布了其中的一些细节。
硅谷银行倒闭之后,FDIC、美联储、美国财政部发布联合声明称,将为所有存款提供担保。硅谷银行及其母公司硅谷银行金融集团在硅谷银行的账户里拥有46亿美元的存款。硅谷银行金融集团在其破产案中辩称,母公司在该银行的至少20亿美元存款应返还。联邦监管机构则表示,硅谷银行金融集团必须向该银行的接收方申请这笔资金。
〖 证券之星资讯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