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山县的一个贫困之家,住着一个叫李明的人。因为家境贫寒,他只能舂米为生。李明年近三十,但由于没有钱娶妻,父母也早逝,所以他独自一人生活。而在这个小乡村中,还有一个年轻的读书人,名叫钟秀。尽管年仅二十,但钟秀已经成为了一位有才华的监生。
有一天,钟秀外出游玩,在途中遇到了突如其来的大雨。他无处可躲,只好走进了李明的草房下避雨。就在这时,李明从外面回家,看到一个狼狈不堪的读书人躲在自家檐下,便热情地邀请他进屋躲雨。
钟秀非常高兴地接受了邀请,两人一起进屋吃了些简单的咸菜和野菜。虽然钟秀对这样的饭菜不太习惯,但他却发现李明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这让钟秀感到很有趣,因为平时他很少与穷人有这样亲密的接触。他开始了解到,即使生活困顿,也有人能够乐观地面对。
【资料图】
两人边吃饭边聊天,还喝了一些家中存放的米酒。他们聊得非常愉快,渐渐地成为了好朋友。从那天开始,钟秀经常来李明家做客,而李明却很少去钟秀的家,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个穷人,有些自卑,不好意思前去。
每次来李明家,钟秀都会自己买好酒和肉,只让李明做些简单的饭菜。吃完饭后,钟秀还会偷偷放一些铜钱在李明家里,尽管李明总是不肯接受这份接济。几次之后,李明也明白了钟秀的好意,并开始接受这些帮助。
然而,有一天清早,李明路过钟秀的家时,发现那里正在发生火灾。大火迅速蔓延,李明焦急万分。他抓起一盆水,将自己的头浇湿,然后冲进了钟秀的房间寻找他。虽然火势越来越大,烟雾弥漫,李明始终坚持不懈地寻找,最终在钟秀的房间找到了他还在沉睡中的身影。
李明急忙将钟秀叫醒,火势愈发猛烈,他们只能冒着浓烟快速逃离大火。钟秀被突如其来的事情吓懵了,不知所措地问:“发生了什么事?是谁在背我跑?”他们费尽周折才逃出大火,而钟秀这时才知道自己又一次被李明救了。
两人因此更加亲密,但李明却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依旧保持着对钟秀的真诚。听说钟秀只考了举人,没有再追求官位的意愿,李明决定与钟秀一同离开乡村,前往南昌担任南昌总兵的幕僚。他希望能够帮助李明改善生活。
于是,两人购买了一条小船,雇了船夫,沿江南下。最初几天,他们都很快乐,欣赏江上的风景,喝酒谈心。然而,不幸的是,才过去三天,江上突然刮起了大风,小船翻了。船夫和李明淹死在江中,尸体也被水冲走了。钟秀则漂流了半天,幸运地被一位山西商人救起。
这位商人正好是来南昌做生意的,看到了钟秀后决定帮助他。上了山西商人的船后,钟秀向他表达了感激之情,并告诉他自己的遭遇。这位商人名叫李明,听到钟秀所说并没有感到奇怪,他解释道:“天下同名同姓之人并不少见,我们李姓人口众多。我所在的山西就有十三个姓李的。这并不算什么奇事。”钟秀想了想,觉得确实有道理,便不再多想。
然而,钟秀恳请这位山西商人帮忙找到之前救过自己的李明的尸体。可是经过几天的打捞,他们仍然没有找到尸体。钟秀非常伤心,但无能为力。此时,山西商人得知自己母亲去世,不得不急忙回家。在离别前,他给了钟秀一些钱作为帮助,并告诉他自己要返回山西。钟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位李明乘船离去。
钟秀回到岸上后继续请人打捞李明的尸体,并写信向南昌总兵求助。但由于长时间泡在水里,再加上心情郁闷,他的身体状况变得更加糟糕。为了节省开支,他只能在寺庙里租住。然而,寺庙里的一个和尚并不善良,总是找机会向钟秀索要钱财。旁边的一位老人看不过去,劝告钟秀离开这里。
这位老人告诉钟秀,那个和尚并不是好人,他应该离开那个地方。听到这番话,钟秀决定听从老人的建议,离开了寺庙。
在钟秀身体未完全康复之际,老和尚决定趁机杀害他。一天的深夜,老和尚手持刀悄悄靠近钟秀,准备动手。然而突然间,一柄匕首飞进了窗户,直接射中了老和尚的手腕,使他手持的刀掉落在地。这一幕惊醒了钟秀。
老和尚恐惧地逃跑了,而窗外的人走进屋里,给了钟秀一些钱,并告诉他不宜久留此地,应该去找隔壁的老人寻求帮助。钟秀感激不已,向这位侠客请教其名字。侠客笑了笑,说道:“我已经许久没有在江湖上闯荡了,你问起我,我竟差点忘记自己的名字了。实不相瞒,在下是湖北的李明。”钟秀又一次听到李明这个名字,心生疑惑,但侠客却表示自己并不知情,说完便告辞离开了。
这位侠客李明和之前的商人李明明显不是同一个人。钟秀觉得事情太奇怪了,但又懒得去深究。他只觉得这个侠客来得奇怪,走得奇怪,一切都是那么离奇。身体虚弱的钟秀决定离开,而老人再次出现,劝他离开。这次钟秀答应了,老人带着几个仆人把钟秀的行李拿走,并在自己家里为他打扫房间,让钟秀养病。
老人请来了一位名医给钟秀治疗,钟秀服药后很快就康复了。病好之后,钟秀再次向老人磕头感谢,并表示他就像是自己的父母一样重要。他还询问老人的名字,表示将来有机会一定要报答他。老人抚须笑道:“老夫只是怜悯你,觉得你可惜,所以才伸手相助,哪里需要你报答呢?不过,既然你问了,我告诉你也无妨,我叫李明,今年已经七十二岁了!”钟秀听到这个名字,心中更加困惑,他不明白为什么又是李明。他将自己遇到的三个李明的事情告诉了老人。
老人听完后,并不觉得奇怪,笑着说:“张王李陈留,取名也发愁。愁的是什么?重名惹人仇。我们姓李的人很多,起名字本来就不容易,因为人太多了,所以重名也是正常的事情,何必大惊小怪呢?”老人询问了钟秀的情况后,指点他去找关卡上的将士了解情况。钟秀便去找塘汛的将士询问,将士知道他是总兵征召的幕僚,十分客气地将情况上报。随着一级级的汇报,总兵也得知了这件事。
总兵派人前来接钟秀,并派遣许多将士前往打捞李明的尸体,然而始终未能找到。当总兵得知钟秀遇到四个李明的经历时,也觉得十分神奇。他认为这是命中注定的事情,可能是因为钟秀在前世救过这些李明几次,所以才有这许多的李明前来相助。
随后,钟秀凭借出色的军功,获得了破格提拔。当他退休时,已经官至三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