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正文

吴兴相关古诗有哪些诗意 关于哲学生活常考古诗句 报资讯

2023-06-27 08:26:13 来源:抄写作文网
抄写作文网小编为大家提供吴兴相关古诗有哪些诗意 关于哲学生活常考古诗句来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

写菊花的古诗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菊 花元稹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菊花》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湘滞未容回。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陆龟蒙《忆白菊》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李商隐《菊花》忆菊一季西风未尽思,秋心最记傲霜时。黄花灿灿篱枝绽,瘦影纤纤山月知。蝶叶翩跹摇梦远,冰魂缱绻念君痴。诗中宿怨经年叹,憔悴潇湘待约期。访菊朗日晴心趁兴游,东篱素韵为诗留。馨香绕舍谁家院?冷蕊呵枝槛外秋。傲骨幽怀情重重,痴心细语思悠悠。逍遥南山同物老,一曲清歌吟白头。种菊幽幽小院待君来,为伴仙姿素手栽。雨落听风欣叶长,霜飞扫径喜花开。朝吟冷色诗成韵,暮饮寒香酒入杯。腹有经书亭有客,心栖净土远尘埃。对菊弃世留香品贵金,黄华自重傲霜深。疏篱抱膝听花语,素韵呈秋对月吟。虚竹同君盟契友,幽兰与我共知音。清心若水流泉响,守静怀朴度寸阴。供菊清容出水伴诗俦,黄卷青灯夜更幽。秀色徐开香满室,明眸善睐韵三秋。书邻绿友成佳境,梦赴兰台约旧游。骋目驰怀方寸远,云舒云卷月心留。咏菊入夜诗情随露侵,翻书拣句问琴音。千年故事何词赋?万古高风怎样吟?李醉花阴裁瘦句,陶怀菊意念痴心。羞将钝笔说灵秀,脉脉秋思咏到今。画菊临笺秉笔写疏狂,研墨挥毫放眼量。绿叶青青犹带露,黄花灿灿正含霜。纤枝蕴秀生新色,皓月倾辉惜晚香。傲骨天成难绘就,秋容一纸沐斜阳。问菊寂寞秋心孰可知?寒香冷蕊自东篱。孤标傲世何人伴?瘦雨凄风那季迟。圃旧园空飞雁断,魂单影只倩谁思?痴情不遇休恨隐,解语相期回首时。簪菊种绿裁枝闲日忙,黄花一朵扮新妆。娇羞女儿三分秀,适性先生九样狂。竹下吟诗惊月影,云中放鹤踏秋霜。兰心可比书山玉,不染纷华素鬓旁。菊影秋窗素印一重重,叠叠流光入画中。风动香临花隐约,云飘叶颤蕊玲珑。疏枝帘上轻曳绿,旧梦眸中漫幻空。惜玉怜芳呵远近,凭心月下认朦胧。菊梦一季花魂水样清,秋篱月色透窗明。情牵驿路思前愿,梦去蓬山觅故盟。魏晋乡魂东圃遇,宋唐客雁北坡鸣。云中漫步携知己,芳草天涯不了情。残菊西风凋碧老枝欹,露重霜深落叶时。衰草寒烟香已散,疏篱冷圃翠无披。惟余傲骨诗心念,只怕冰魂梦里迟。岁岁年年花事了,年年岁岁待相思。唐寅题菊花图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尽把金钱*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菊花图九日风高斗笠斜,篱头对酌酒频赊。御袍采采扬妃醉,半夜扶归挹露华。菊花图佳色含霜向日开,余香冉冉覆莓苔。独怜节操非凡种,曾向陶君径里来。菊花图飒飒金飙拂素英,倚栏璚朵入杯明。秋光满眼无殊品,笑傲东篱羡尔荣。墨菊图白衣人换太元衣,浴罢山阴洗研池。铁骨不教秋色淡,满身香汗立东篱。菊图锦里先生日晏眠,客来高论坐无毡。酒资尽在东篱下,散贮黄金万斛钱。墨菊图绿云架上草龙蟠,马乳含秋露下干。昨日文园愁肺渴,几丸嚼破蔗浆寒。薛逢 【杂曲歌辞·何满子】 系马宫槐老,持怀店菊黄。故交今不见,流恨满川光。许敬宗 【拟江令于长安归扬州九日赋】 本逐征鸿去,还随落叶来。菊花应未满,请待诗人开。许敬宗 【同前拟】 游人倦蓬转,乡思逐雁来。偏想临潭菊,芳蕊对谁开。王勃 【九日】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孟浩然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李白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韦应物 【九日】 一为吴郡守,不觉菊花开。始有故园思,且喜众宾来。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杜甫 【复愁十二首】 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佳节虽逢菊,浮生正似萍。故山何处望,荒岸小长亭。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丛菊生堤上,此花长后时。有人还采掇,何必在春期。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晚菊绕江垒,忽如开古屏。莫言时节过,白日有馀馨。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浔阳江畔菊,应似古来秋。为问幽栖客,吟时得酒不。钱起 【九日寄侄箊箕等】 采菊偏相忆,传香寄便风。今朝竹林下,莫使桂尊空。顾况 【黄菊湾】 时菊凝晓露,露华滴秋湾。仙人酿酒熟,醉里飞空山。卢纶 【赠别司空曙】 有月曾同赏,无秋不共悲。如何与君别,又是菊花时。李端 【和张尹忆东篱菊】 传书报刘尹,何事忆陶家。若为篱边菊,山中有此花。司空曙 【别张赞】 今日山晴后,残蝉菊发时。登楼见秋色,何处最相思。司空曙 【别卢纶(一作纶别曙诗)】 有月多同赏,无秋不共悲。如何与君别,又是菊黄时。王建 【晚蝶】 粉翅嫩如水,绕砌乍依风。日高山露解,飞入菊花中。元稹 【饮新酒】 闻君新酒熟,况值菊花秋。莫怪平生志,图销尽日愁。白居易 【寄王秘书】 霜菊花萎日,风梧叶碎时。怪来秋思苦,缘咏秘书诗。白居易 【九日代罗、樊二妓招舒著作(齐梁格)】 罗敷敛双袂,樊姬献一杯。不见舒员外,秋菊为谁开。李德裕 【题罗浮石(刻于石上)】 清景持芳菊,凉天倚茂松。名山何必去,此地有群峰。杜牧 【将赴湖州留题亭菊】 陶菊手自种,楚兰心有期。遥知渡江日,正是撷芳时。杜牧 【折菊】 篱东菊径深,折得自孤吟。雨中衣半湿,拥鼻自知心。薛逢 【河满子】 系马宫槐老,持杯店菊黄。故交今不见,流恨满川光。孟迟 【题嘉祥驿】 树顶烟微绿,山根菊暗香。何人独鞭马,落日上嘉祥。贾岛 【对菊】 九日不出门,十日见黄菊。灼灼尚繁英,美人无消息。司空图 【重阳】 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罗邺 【秋蝶二首】 似厌栖寒菊,翩翩占晚阳。愁人如见此,应下泪千行。钱珝 【江行无题一百首】 佳节虽逢菊,浮生正似萍。故山何处望,荒岸小长亭。钱珝 【江行无题一百首】 丛菊生堤上,此花长后时。有人还采掇,何必在春期。钱珝 【江行无题一百首】 晚菊绕江垒,忽如开古屏。莫言时节过,白日有馀馨。钱珝 【江行无题一百首】 浔阳江畔菊,应似古来秋。为问幽栖客,吟时得酒不。夏侯子云 【药圃】 绿叶红英遍,仙经自讨论。偶移岩畔菊,锄断白云根。皎然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谭用之 【句】 织槛锦纹苔乍结,堕书花印菊初残。(《宿西溪隐士》)李煜 【句】 鬓从今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以下《翰府名谈》)邵大震 【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崔国辅 【九日】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王缙 【九日作】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韦应物 【赠令狐士曹】 秋檐滴滴对床寝,山路迢迢联骑行。到家俱及东篱菊,何事先归半日程。沈宇 【武阳送别】 菊黄芦白雁初飞,羌笛胡笳泪满衣。送君肠断秋江水,一去东流何日归。李嘉佑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皇甫曾 【酬窦拾遗秋日见呈(时此公自江阴令除谏官)】 孤城永巷时相见,衰柳闲门日半斜。欲送近臣朝魏阙,犹怜残菊在陶家。贾至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 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钱起 【九日田舍】 今日陶家野兴偏,东篱黄菊映秋田。浮云暝鸟飞将尽,始达青山新月前。皇甫冉 【重阳日酬李观】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皇甫冉 【寄权器】 露湿青芜时欲晚,水流黄叶意无穷。节近重阳念归否,眼前篱菊带秋风。王之涣 【九日送别】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秦系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欲强登高无力也,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李益 【九月十日雨中过张伯佳期柳镇未至以诗招之】 柳吴兴近无消息,张长公贫苦寂寥。唯有角巾沾雨至,手持残菊向西招。司空曙 【过阎采病居】 每逢佳节何曾坐,唯有今年不得游。张邴卧来休送客,菊花枫叶向谁秋。王建 【九日登丛台】 平原池阁在谁家,双塔丛台野菊花。零落故宫无入路,西来涧水绕城斜。刘商 【送王贞】 清阳玉润复多才,邂逅佳期过早梅。槿花亦可浮杯上,莫待东篱黄菊开。郑絪 【九日登高怀邵二】 簪茱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陈羽 【九月十日即事】 汉江天外东流去,巴塞连山万里秋。节过重阳人病起,一枝残菊不胜愁。欧阳詹 【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 簪萸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张籍 【重阳日至峡道】 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张籍 【闲游】 老身不计人间事,野寺秋晴每独过。病眼校来犹断酒,却嫌行处菊花多。元稹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白居易 【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 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白居易 【九日寄行简】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白居易 【九日题涂溪】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白居易 【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杨衡 【九日】 黄菊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鲍溶 【暮秋与裴居晦宴因见采菊花之作(一作暮作秋见菊)】 菊花低色过重阳,似忆王孙白玉觞。今日王孙好收采,高天已下两回霜。朱庆馀 【刘补阙西亭晚宴】 虫声已尽菊花干,共立松阴向晚寒。对酒看山俱惜去,不知斜月下栏干。李商隐 【代魏宫私赠】 来时西馆阻佳期,去后漳河隔梦思。知有宓妃无限意,春松秋菊可同时。喻凫 【绝句(一作忆友人)】 银地无尘金菊开,紫梨红枣堕莓苔。一泓秋水一轮月,今夜故人来不来。赵嘏 【八月二十九日宿怀】 秋天睛日菊还香,独坐书斋思已长。无奈风光易流转,强须倾酒一杯觞。赵嘏 【重阳】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赵嘏 【重阳日即事】 病酒坚辞绮席春,菊花空伴水边身。由来举止非闲雅,不是龙山落帽人。赵嘏 【重阳日寄韦舍人】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赵嘏 【留题兴唐寺】 满水楼台满寺山,七年今日共跻攀。月高对菊问行客,去折芳枝早晚还。李群玉 【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汪遵 【彭泽】 鹤爱孤松云爱山,宦情微禄免相关。栽成五柳吟归去,漉酒巾边伴菊闲。皮日休 【友人许惠酒以诗征之】 野客萧然访我家,霜威白菊两三花。子山病起无馀事,只望蒲台酒一车。皮日休 【怀鹿门县名离合二首】 十里松萝阴乱石,门前幽事雨来新。野霜浓处怜残菊,潭上花开不见人。陆龟蒙 【袭美醉中寄一壶并一绝,走笔次韵奉酬】 酒痕衣上杂莓苔,犹忆红螺一两杯。正被绕篱荒菊笑,日斜还有白衣来。陆龟蒙 【忆白菊】 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相滞未容回。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崔璞 【奉酬皮先辈霜菊见赠】 菊花开晚过秋风,闻道芳香正满丛。争奈病夫难强饮,应须速自召车公。司空图 【白菊杂书四首】 四面云屏一带天,是非断得自翛然。此生只是偿诗债,白菊开时最不眠。司空图 【白菊杂书四首】 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漫道南朝足流品,由来叔宝不宜多。

7.有哪些蕴含人生哲理的古诗

蕴含人生哲理的著名古诗,有朱熹的《观书有感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苏轼的《题西林壁》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系是宋代学问家朱熹的诗作品。诗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作者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诗中,诗人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使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二)《 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品。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咏物诗。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该诗寓含的哲理在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这首诗常被用来比喻新事物的强大啊生命力,尽管有严寒相逼,有野火摧残,旧事物的威力可谓横肆暴虐,却无法改变客观规律,新事物在春风吹拂下,正蓬蓬勃勃,一派生机。

(三)《题西林壁》。《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 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它提醒人们,要想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6.描写人生哲理的诗句

哲理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3.有关哲学的诗句

1.(陆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王之焕《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苏轼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 杜甫《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 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9. 朱熹《春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0.刘禹锡《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1. 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3. 苏轼 《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蕴含人生哲理的古诗词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四、哲理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阮元的《吴兴杂诗》诗意

清代阮元的《吴兴杂诗》: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头两句刻划的正是河流水系的分形特征。“交流”、“斜”或多或少已透露出作者对水系不规则性、复杂性的观察和感受,是对整形几何观的某种超越。第二句更是关于水系分形的典型刻画,准确、生动而富有韵味。“散作”就是分形几何常讲的分支化操作(可以用所谓L系统给予精确的刻画),从环抱吴兴城的四水沿河上溯,作者看到的是不断分叉而形成的千溪万流,整体上构成一幅分支式分形图。水系的分形造就了居民点分布的分形。自然界的水系本来是由千溪万涧逐步汇聚而成的,村落是人们择水而居所形成的,都是一类分形结构。作者采用诗家惯常的人格化手法,仿佛是先有了居民点的分形分布,而后河流为了亲近千村万户,便从吴兴城外的四水开始,逐步分散为千溪万涧,遍洒人间。水系是自然地理系统的分形,居民点分布是人文系统的分形,两幅分形画面不可分离地交织在一起,既展示了独特的美学意韵,又体现了地球母亲的厚德载物。地理分形造就了气象的分形特征,地理分形与气象分形共同造就了生态环境的分形特性,导致动植物的多样性、差异性、相关性和复杂性,形成植物生态系统的分形特性。诗作的后两句表明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意会到这种生态分形,通过对农作物间种的形象描绘,反映了河流分形带来的生态多样性,进一步丰富了诗作对水系分形描绘的内涵。

关于哲学生活常考古诗句

2.在哲学中经常考到的诗句有哪些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哲理是: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新事物是从旧事物中孕育出来的。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哲理是: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的观点。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诗《泾溪》

哲理是: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清代阮元《吴兴杂诗》

哲理是:矛盾的特殊性,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关于哲学的诗句、成语或警句

哲学名言名句汇总 ------------------------------------------------------- 思想不是你要它来它便来,而是由它自己决定它的来去。

——叔本华 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 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终归于水。

——泰勒斯 使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服从于自己,自由地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去驾驭一切非理性的东西,这就是人的最终目的。 ——费希特 凡是现实(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存在)的就是现实的。

——黑格尔 万物的和平在于秩序的平衡,秩序就是把平等和不平等的事物安排在各自适当的位置上。 ——奥古斯丁 凡是活着的就应当活下去。

——费尔巴哈 假如进化的历史重来一遍,人的出现概率是零。 ——古德尔 客观世界只是精神原始的,还没有意识的诗篇 ——谢林 凡夫俗子只关心如何去打发时间,而略具才华的人却考虑如何应用时间。

——叔本华 我们喜欢别人的敬重并非因为敬重本身,而是因为人们的敬重所带给我们的好处。 ——爱尔维修 人类的生命,并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

——尼采 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 ——培根 权利的相互转让就是人们所谓的契约。

——霍布斯 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 ——康德 一切确定的皆否定。

——斯宾诺莎 知识归根结底由经验而来。 ——洛克 没有物体,只有运动。

——伯格森 一开始,问题就是要把纯粹而缄默的体验带入到其意义的纯粹表达之中。 ——胡塞尔 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因为思由在发生,属于在。

同时,思是在的,因为思属于在,听从在。 ——海德格尔 思最恒久之物是道路。

——海德格尔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 ——荷尔德林 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

——维特根斯坦 人的意识屈从于物化结构。 ——卢卡奇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 科学家在思想中给予我们以秩序;道德在行动中给予我们以秩序;艺术才在对可见、可触、可听的外观的把握中给予我们以秩序。 ——卡西尔 物体的意义是通过它被己身看到的方向而确定的。

——梅罗.庞蒂 我不能给自己或是别人提供那种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的快乐。这种快乐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我也不能围绕它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福柯 科学性的语言游戏希望使其说法成为真理,但却没有能力凭自己的力量,将其提出的道理合法化。 ——利奥塔 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只要是它能够自圆其说,它就具有某种真正的知识。

——罗素 在任何事物中,美和善二者的本质特征都是相符的,因为它们正是建立在同一形式的基础上,所以善被我们颂扬为美。 ——托马斯.阿奎那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的首要价值一样。

——罗尔斯 那隐藏着的宇宙本质自身并没有力量足以抗拒求知的勇气。对于勇毅的求知者,它只能揭开它的秘密,将它的财富和奥妙公开给他,让他享受。

——黑格尔 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 ——伽达默尔 本文之外,别无它物。

——德里达 存在就是统摄。 ——雅斯贝尔斯 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无知,粗浅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前,博学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后。

——蒙田 谁占有法律语言谁就占有相关的资源和利益。 ——布迪厄 在这个世界上,平等地待人和试图使他们平等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总是存在。

前者是一个自由社会的前提条件,而后者则象D?托克维尔描述的那样,意味着“一种新的奴役方式”。 ——哈耶克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亚里士多德 惊奇是哲学家的感觉,哲学开始于惊奇。 ——柏拉图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莱布尼茨 知识是为了预见,预见是为了权力。

——孔德 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 ——卡尔.波普尔 目的总是为手段辩护。

——马基雅维利 人有自由意志,成人成兽全靠自己。 ——卢克莱修 人生的本质在于运动,安谧宁静就是死亡。

——帕斯卡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无论是这条河还是这个人都已经不同。 ——赫拉克利特 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 ——毕达哥拉斯 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

——伊壁鸠鲁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非存在者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 万物所由之而生的东西,万物消灭后复归于它。 ——阿那克西曼德 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 习惯就是人生的最大指导。 ——休谟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

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卢梭 人在生存每一瞬间,都是在必然性掌握之中的被动工具。

——霍尔巴赫 作为瞬间,它当然是短暂的……然而,它却是决定性的,是充满永恒的。 ——克尔凯郭尔 我象村里最年轻的人一样年轻,象村里最年迈的人一样年迈。

——泰戈尔 痛苦就是被迫离开原地。 ——康德 水是最好的。

——泰勒斯(古希腊) 苏格拉底,从不著书立说,推崇“无拘无束的辩论或讨论”。比较出名的一句是,他被法庭判死刑后安详地说——。

1.关于哲学的诗句

1、《临江仙·送钱穆父》——宋代: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 通:樽)

译文: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2、《鹊桥仙·纤云弄巧》——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度 通:渡)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3、《断句》——宋代:苏麟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译文: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

4、《蜂》——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5、《小松》——唐代: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译文: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

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语言的诗歌功能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一般认为雅各布森是从俄国*到现代结构主义进行过渡的代表人物,他移居布拉格以后,在那里拉起了一套叫布拉格学派的班子,承接了并发展了俄国*的主要观点,并且影响了列维施特劳斯这一现代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他的工作成就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提出了文学性这个核心概念,另一个就是更深层次地应用了语言学理论,提出了语言的诗性功能。| 文学性概念俄国*的核心诉求就是让文学研究成为一门科学,使它成为一门边界明晰对象明确的现代学科,出于这个考虑,他们要把文学的研究对象和非文学明确地划分开,因此雅各布森提出了文学性这个概念。某一物的本质属性就是使得它与其他事物分开的属性,出于这种朴素而原始的哲学考虑——事实上,这个思路是柏拉图那个时代就提出的——那么使得一个对象成为文学的本质属性就是文学性。而文学研究的对象就应该是文学性,而不是整体的文学或者个别的文学作品,是使得文本成为文学作品的技巧和构造原则。讲到这里,雅各布森所说的东西是我同意的,这一概念的提出直接把“文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摆在了首要的位置,这种宣言代表了文学研究这门学科的成熟,因为它明确地表达了独立性的原则。不过,对于文学性问题的具体回答并不重要,这个概念只是提供了一个原则,这个原则能够作为一面旗帜指导文学研究,这就够了——这种说法意味着,起码雅各布森和俄国*者对文学性的具体规范虽然有一些道理,但是大体上并不能服众。| 语言的诗性功能文学作品总是语言构成的,所以文学所用语言的特点和结构形成了文学作品的结构基础,而文学既然是独立的,那么文学语言也是独立于日常语言的。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文学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的特点就是陌生化,它使得读者关注语言自己。雅各布森几乎完全继承了这一观点,只不过用语言学理论重述了一下。雅各布森的语言学成就是提出了一套包含六个要素的结构模型,这套模型用于研究言说这个行为。首先语言需要一个说者和一个听者,还有要表达的意思,这就是发送者、接受者和信息。发送和接受必须要通过媒介来完成,这个媒介就是接触器和信码(感官物质媒介和抽象符号形式)。听者和说者要互相理解,还必须共享一个语境作为背景。相对应的,这就使得语言具有六种功能,对于发送者来说,语言是情绪的,要表达自己的意向,反过来对于接受者,语言是要有意动性的,是要产生某种效果的。语言还有交际的、元语言的和指称的功能,分别对应接触器、信码和语境,而对应信息的就是诗学的。诗学是研究诗歌语言结构特点的学科,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普遍结构特点的学科,诗学是语言学的子集。秉持着这种立场,雅各布森把诗歌语言具有的那种“使得读者关注语言自己”的特点和语言的功能类比了一下,这不就是语言六要素中的信息所对应的功能嘛,所以这俩就被直接等同了。“诗”,也就是文学作品,它的唯一要素就是语言的表达功能,就是面向自己的功能。但是,语言的普遍功能中的一种,真的能等同于文学语言的功能吗?对于诗歌,尤其是俄国*面对的未来派诗歌而言,这个等同是没啥问题的。但是对于诗歌以外的文学体裁,这个等同就完全不合常理了。雅各布森还提出了主导性概念希望弥合这两者之间的裂隙,他说文学作品不仅仅具有诗性的功能,也具有其他功能,只不过诗性的功能是在作品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这就是主导性。不过这种打补丁的方式效力也很一般啦,凭什么规定诗性功能要占主导地位呢……| 一些别的观点首先就是隐喻和换喻,这个完全是把索绪尔的语法移植到文学问题上来的。索绪尔语法中的选择性结构被贴上了隐喻这个牌子,用于形容诗歌中以某一词隐喻另一个有着类似意义的词,而组合性结构则被贴上换喻这个牌子,用于指把语义上、语音上或者别的什么方面上临近的词语放在一起组成语句的序列,索绪尔的语法就这样成了诗歌的修辞……主导这个概念还和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放在一起用于理解文学史的进步和发展,不过这个主要是雅各布森的同事迪尼亚诺夫的工作,这里不提了。另外,我个人认为雅各布森对于自己语言结构模型的用法其实是有点问题的,这个结构用于解释文学活动似乎更适合一些,文学活动需要一个作者一个读者还有一个作品,还有一些语境背景和媒介要素,文学性就是要回到作品本身什么的,雅各布森的想法感觉有点被重视语言的一贯思路带偏了……

标签:

标签:

相关阅读

大家爱看

深圳大学在职研究生分数要求是多少? 天天亮点 深圳大学在职研究生分数要求是多少? 天天亮点

作为一所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重点大学,深圳大学在职研究生教育项目吸引了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