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板桥是一个:不媚权贵,体恤百姓,平易近人,清正廉明的人。
2、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
【资料图】
3、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4、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5、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6、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7、扩展资料郑板桥开仓放粮的故事大学士高斌和都御史刘统勋为特使到山东放赈,板桥随同前往。
8、时值秋熟,潍县灾情渐趋缓解,饥民也由关外络绎返乡,板桥作还家行纪其事。
9、为防水浸寇扰,捐资倡众大修潍县城墙。
10、秋末,书修潍县城记。
11、乾隆出巡山东。
12、郑板桥为“书画史”,参与筹备,布置天子登泰山诸事,卧泰山绝顶四十余日,常以此自豪,镌一印章“云乾隆柬封书画史”。
13、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
14、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书画史。
15、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
16、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17、”作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
18、工诗、词,善书、画。
19、诗词不屑作熟语。
20、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
21、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22、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
23、间亦以画法行之。
24、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
25、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著。
26、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
27、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
28、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
29、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
30、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31、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32、生于1693.11.22,卒于1765.1.22。
33、享年七十三岁。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