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每日焦点 > 正文

不懂就问,真有人的心是“铁”的吗?“还真有,中国造!”

2023-08-30 06:08:25 来源:大河报网

核磁共振仪器被誉为

“尖端医疗设备皇冠上的明珠”


【资料图】

对于心脑血管、神经和肿瘤等

多种重大疾病影像诊断

有重大意义

但生产技术长期被国外封锁

不久前

我国自主研发的

核磁共振仪器研制成功

开始量产

医疗检查费用开始逐步降低

画面中白色的圆柱体

就是正在生产中的仪器

经过一系列复杂精密的程序之后

它将出现在医院的检查室里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医学影像科

副主任技师张辉介绍

我国自主研发的

核磁共振仪器图像质量

不逊色于国际先进的

核磁共振仪器生产厂家

但价格比以前大大地降低

医院的医疗检查费也在逐步地降低

这款仪器可以获得人体的全身影像

不仅分辨率更高

还加速了成像速度

在分辨率高的核磁共振提供的影像上

能更清楚得看出肿瘤的所在位置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医工所副所长李烨介绍

“以前我们的核磁共振就像拍照片一样

你一动,照片就糊了

我们现在有了快速成像技术

就像拍电影一样,组织动也不怕

可以看到它动的过程”

据了解

第一批国产核磁共振仪器上市不久

科研团队将临床上出现的问题

总结出来、逐步攻关

目前

最新一代的国产核磁共振仪器

已经完全达到了

医院提出的图像质量要求

打破国外垄断

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造福患者

今年3月,福建省首例

全球最小全磁悬浮人工心脏

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成功植入

厦门团队为李大叔植入的是

一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中国造”全磁悬浮人工心脏

心力衰竭是目前

心血管疾病领域最大的挑战

医学研究表明

心力衰竭的5年死亡率为50%

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衰的首选治疗方法

但心脏供体极为稀缺

为解决这一难题

科研人员提出了人工心脏理念

临床经验表明

人工心脏治疗的效果显著

不仅能救命

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泵是人工心脏的核心部件

它将血液从心脏引出

提升压力后输送到主动脉

从而部分或完全替代

天然心脏的供血功能

历经技术演进

全磁悬浮被认为是

国际人工心脏的主流技术

与其他技术相比

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血泵转子

仅通过磁悬浮技术支撑

就实现了旋转时零机械摩擦

在不破坏血液的前提下

保持血液顺畅流通

大大降低了人工心脏植入后

产生并发症的概率

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

然而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技术

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

科研人员说

做好一个称为“鼻锥”的部件

要通过数万次精密打磨

保证其表面光滑,避免灰尘附着

通过10多年的技术攻关

团队攻克了覆盖整个

产品系统的技术难题

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涉及

多个领域的尖端技术

医学、物理、机械、电子等

不同领域

科研人员各展所长、通力配合

攻克了产业化过程中的一道道难关

如今

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

全磁悬浮人工心脏

已走进现实

据了解

目前全国近40家医院用上了

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

为挽救患者生命带来新的希望

“玲龙之心”核心模块

100%“中国制造”

8月10日

“玲龙之心”成功就位

图片源自中核集团

这颗“玲龙”之心

是全球首个陆上模块化小型核反应堆

玲龙一号的核心模块

100%“中国制造”

此次“玲龙之心”在海南昌江吊装成功

标志着我国在模块化小型堆建造技术上

走在了世界前列

玲龙一号是继华龙一号后

我国核电的又一自主创新重大成果

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多功能模块化小型压水堆

所谓小堆

是电功率在30万千瓦以下的反应堆

打个比方

如果说传统的大堆

可以看作一个家用的台式电脑

包括了显示器、主机、键盘等

那么就可以把小堆

当作一个笔记本电脑

它的显示器、主机、键盘等

都集中到了一起

以玲龙一号为起点

未来的核电设备将像家电产品一样

流水线生产,即插即用

自设计之初

玲龙一号就不止于发电

还具有热电联供、水电联供

城市区域供热、海水淡化

工业工艺供热、自备电厂等多种用途

作为高安全的分布式清洁能源

可类似常规燃煤热电厂

靠近城镇及工业园区部署

让核能“贴近城市、靠近用户”

成为可能

但其自主研发之路

也并非一帆风顺

经过十几年的刻苦攻关

中核集团终于研发出了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堆

玲龙一号

2014年至2015年

玲龙一号研发团队完成了4000多份报告

并先后到维也纳、北京

完成三轮次的技术答辩

最终在2016年

它成为全球首个通过IAEA安全审查的

小型压水堆技术

2021年7月13日,“玲龙一号”在海南开工建设,建成投运后预计每年发电量可达10亿度可满足海南52.6万户家庭用电需求。

小型堆因其安全性、部署灵活性

及多用途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在新一轮核能技术变革

和国际产业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作为中国在成熟压水堆核电站

和核电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的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核反应堆

玲龙一号填补了国内空白

成为又一张靓丽的“国家名片”

7.6米超大直径主轴承

为16米级盾构机提供国产“心脏”

8月22日从铁建重工获悉

该公司自主研制的7.6米

主轴承在长沙第二产业园下线

能为16米级盾构机提供“心脏”

实现超大直径主轴承

关键技术的又一次突破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讯(记者 欧阳倩 通讯员 胡清)

主轴承是掘进机的核心关键部件

承担着刀盘驱动系统传递的

复杂恶劣载荷

把控着掘进机高安全可靠运行

长寿命稳定工作的“命门”

长期以来

主轴承产品及其关键技术被国外垄断

尤其是超大直径主轴承技术

尚未完全突破

核心难题亟待解决

此前,铁建重工已实现

直径5米及以下中小直径主轴承

自主研制并批量应用

在此基础上

研发团队攻克了

超大直径主轴承自主设计理论

精密制造工艺、工况模拟试验等

核心难点

相继研制出直径6米、7.6米主轴承

填补了盾构机国产超大直径主轴承型谱空白

实现了从中小直径到

超大直径主轴承的完全自主研制

“国家队”超级工程

重大项目最新动态

最近中央企业又一批

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上“新”

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保障国计民生

新卫星!

高分十二号04星发射成功

8月21日凌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随后将高分十二号04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高分十二号04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排的微波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84次飞行。

新气田!

巴中气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300亿立方米

8月21日,中国石化“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气基地”再获重大突破,由勘探分公司提交的巴中气田首期305.5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通过自然资源部油气储量评审办公室审定。此举标志着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再添新气田。

巴中气田正在钻进的评价井——元陆177X井作业现场

巴中气田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境内是勘探分公司第三个以须家河组致密砂岩为主要目的层的气田。截至目前,勘探分公司已在川东北须家河组致密砂岩领域,累计提交探明地质储量1547.47亿立方米。

新装备!

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船体完工

据中国海油,8月17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海洋石油122”完成船体建造,标志着我国深水超大型海洋油气装备研发制造技术能力实现新进展。

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在青岛海洋工程建造场地进行建造

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是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的“海上油气加工厂”,具有抗风浪能力强、适应水深范围广、储卸油能力大以及可转移、重复使用等优点,已成为全球海洋油气开发的主流生产装置。

“海洋石油122”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坞,建成后将通过12根长达2570米的系泊缆绳牵引,屹立在水深324米的大海上工作,每天处理约5600吨原油。

新通道!

北京“地下东六环”全线贯通

8月21日,随着东线盾构机精准出洞,由中国铁建、中交集团参与施工的国家级创新工程——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盾构隧道东线贯通,标志着国内最长盾构高速公路隧道全线贯通。

改造工程全长16.3公里,其中入地改造盾构隧道7.4公里,盾构隧道直径15.4米,最大埋深59米,每洞布置3条车道,是我国北方在建最大直径盾构隧道。

东六环改造工程平纵示意图

地下隧道开挖使用到“京华号”“运河号”两台盾构机。其中,“京华号”是中国铁建旗下中铁十四局联合铁建重工研发的国产最大盾构机。

“运河号”是由中交集团旗下中交天和研发制造的我国国产首台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

新电站!

全球超高海拔地区最大抽水蓄能电站开工

8月19日。世界超高海拔地区(3500米以上)装机容量最大、调节库容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青海格尔木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开工建设。

该电站由中国电建所属西北院全过程勘测设计,成都院监理。项目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境内,装机容量240万千瓦,上水库海拔达3700米,是目前世界35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拟装机容量最大、调节库容量最大的抽蓄电站。

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带动新能源发电量增长近148亿千瓦时替代标准煤约46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664万吨。

新技术!

两台造楼机同时开工

近日,由中建三局华南公司承建的华富村东、西区旧住宅区改造项目正式投入使用建筑“黑科技”——智能集成住宅造楼机,加之此前安装的最新一代轻量化顶模集成平台——“空中造楼机”,该项目成为罕见同时运用两台“造楼机”的工程。

“住宅造楼机”集成六大功能,设备设施集成、安全高效顶升、混凝土高效布料、混凝土喷淋养护、全天候施工保障、服务精益建造六大功能,实现高安全性、高适应性、多工序立体流水化高效作业,可以实现“四天一层楼”的施工速度。

为“中国智造”加油,为大国工程点赞!

来源:共青团中央 编辑:李钰

标签:

相关阅读

大家爱看

羊群误入公路觅食 交警驱离消除隐患 羊群误入公路觅食 交警驱离消除隐患

今日镇江讯(张进於荣荣张驰川徐蓓蕾)“最近常有羊群在团结村十字路口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