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包力 通讯员 林秋艳 范旻书 张彬瑞 张旭彤 杨家美
8月14日-18日,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在北京开展了为期5天的“京师英才”历史研学营活动,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2022级高一18名同学参加了主题为“博物馆中的中国历史”研学营活动。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留影
北京师范大学木铎前留影
本次活动形式多样,研学课程内容丰富。学员们不仅在北师大校内聆听了北师大历史教授的专题报告讲座、还到周口店遗址、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颐和园、圆明园、天坛、国家博物馆、抗日战争纪念馆、军事博物馆等地实地考察,寻找中国历史轨迹,并根据讲座内容和参观活动,结合日常学习,设计结业汇报内容,分组展示各自研学成果。本次活动,知行合一,学员们不仅亲身体会到了“读书万卷路万里”的快乐,还从首都古今交融的历史文化中,理解传承历史文化,增强中国文化自信。
研学营活动结束后,范旻书同学写下感受:“我们跟着老师的步伐穿越北师大的校园,被大学中浓厚的文化气息浸润,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历史学院。教授做《从经典影视作品出发看高中教材的文物知识》专题讲座,使我们获益良多。下午的国家博物馆之旅更是让我们透过千年的时光,实实在在感受到文物背后中国的历史故事与发展轨迹,课本上一字一句的理论不再虚无缥缈,真真切切地击中我们的心灵。展品柜里陈列的不仅是文物,更是千百年前的春夏秋冬。”
张旭彤同学在感受中写道:“颐和园是一座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除了风景秀丽,还有着深刻的历史底蕴和由来。慈禧居住的乐寿堂颇有讲究——殿前两侧对称摆放一对制鹿、铜鹤和铜花瓶,取“六合太平”之意;园内种植玉兰和海棠树,取“玉堂富贵”之意。在光绪帝居住过的玉澜堂里,老师提到了“园中有园”的建筑特点,这与其严格的等级制度有关。在古迹中回望历史,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培养兴趣与爱好,提高历史素养及综合实践能力。”
北师大南山附校参加研学营活动的同学纷纷表示,在这盛夏,我们走在北师大的校园里,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中,步行在历史文化遗迹中,不仅开阔了眼界,更将课本上的知识同现实连结,透过文物看古时春风,聆听故事阅千年芳华,这趟研学不仅让我们更加理解历史的含义,更在我们心中埋下了探索的种子,厚植了爱国情怀,增强了中华文化自信。
标签: